chinamhl.com提供

 

  1. 首页
  2. 最新动态
  3. 鹿乡简介
  4. 历史沿革
  5. 鹿史文化
  6. 视频中心
  7. 知名企业
  8. 标准养殖
  9. 招商政策
  10. 鹿业大会
  11. 文化旅游
  12. 养生与美食
  13. 旅游景点
  14. 媒体报道
  15. 智慧鹿业
  16. 关闭

皇家行围与习武

清王朝以武力得天下,因此历代皇帝尤其是前几代始终非常重视习武,满族历来将骑马射箭视作历练子孙才干意志的第一要务,而狩猎无疑是习武的最佳方式。

  作为平时习武的训练基地,围场内的天然生态环境可以让皇室后人得到实地锻炼,因为这里有大量活生生的动物可以让他们射猎,而且幅员广阔,尽可施展他们擅猎的技能。

  其实自努尔哈赤圈定围场之时,就包含了“帝王狩猎,择地讲武”之意,其目的是使后世不忘八旗骑射武备,随时准备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皇太极更是以骑射在立国征战中所起的作用来教育满洲后辈,告诫他们切不可“忘旧制、废骑射”。在《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中他曾回忆道:“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在天聪六年 (1632年)十月那次行围时,皇太极更是“命诸贝勒、大臣之子及牛录额真之子一同出猎,以习骑射。”

  顺治皇帝为防止八旗将士骄逸自安、耽于游乐,不仅命其平时在南苑(又称南海子,北京古永定河一带)演练习武,行围狩猎,并且经常以身作则,“时行幸南苑,间或幸塞外行围,以习武备”。

  康熙皇帝更是秉承祖训,身体力行,亲率众贝勒臣子行围于各个围场。根据《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帝一生到各围场行围的次数竟达156次之多。行围同时不忘嘱咐后辈“我朝行围不在于猎兽”,而在于“讲武,使其习熟弓马,谙练队伍”。

  乾隆同样精于围猎,一生行围的次数与康熙不相上下。据《清高宗实录》载:“……至南苑射猎48次,前往木兰围场40余次,其他地方61次。”行围之时,又不断从祖训中悟出深意:“皇祖时屡次出师所向无敌,皆因平日训肄娴熟……若平时将狩猎之事废而不讲,则满洲兵弁习于宴安,骑射渐至疏矣。”

  围猎因季节不同各有分别,古称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但盛京围场的行围只分春围、秋围、冬围三种,春秋围主要是演围,演练的成分居多,冬围才是真正的打围,更注重的是实战。

  无论哪种,每次都要如行军打仗一般不得有半点敷衍。按清制,皇帝行围时要对驻地的规模、住所的形制、随驾官员、随侍兵士、参加围猎八旗官兵的位置、序列做出严格的规定。要求官兵掌握布阵之法、合围之规及行围之令,参围者不管面临怎样的地形和环境,均不得离开队伍或随意串动,必须保持队列的严整和行进的有序。

  对于违犯规制者也有相应的惩处。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所记:“顺治初年定,围场随猎官后人等,如有行走不齐,前后杂乱,以致呼应不灵者,该管官罚俸一月。”另外还对“驮兽觅箭迁延落后者”“越众骑射扰乱围场者”“隔山冈射箭者”等分别给予鞭笞、罚没、罚银、罚俸等不同处罚。而对于行围中骁勇善战者则论功行赏。因行围时均为实战,难免有被射死或射伤者,规定一律“照阵亡例”给予抚恤。

  行围完毕后,皇帝还要举行“燕贲”,就是对随从行围的王公、将军等赐宴招待、论功行赏,以尽兴致。

 

  作者: 时间:
剩余全文
点赞 无语

设置 关闭

字体调整

分享到 ...